阅读:0
听报道
引子: 我们为什么去走朝圣之路?
“The world is a book and those who do not travel read only one page。”
“世界是一本书。那些不出门旅行的人仅仅阅读了其中的一页。”
“我们为什么要去西班牙走路?中国不是有很多地方可以走吗?”在一个洒满午后阳光的足球场上,杰森一屁股坐在足球上,满脸狐疑地问我。
我一时语塞。是啊,这也是我好几次问过自己的问题。直到后来走在朝圣之路上才意识到,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
在朝圣之路上,朝圣者见面,三句话过后,十有八九会提出这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历尽千辛万苦去朝圣可以理解。如果不是出于宗教原因,为什么要去朝圣?而且是去西班牙?
多年前就听说,西班牙有一条著名的圣地亚哥朝圣之路(El Camino del Santiago)。那时先入为主地认为,朝圣之路,是一条大山里的人行小道。直到看了朝圣之路的地图才知道,原来圣地亚哥朝圣之路不止一条,从四面八方都有通向圣地亚哥的朝圣之路。最著名的是法国之路,此外还有原始之路、英国之路、葡萄牙之路、北方之路等等,多达十余条。
再到后来,走完了朝圣之路的北方之路,才知道原先的认识太肤浅了。圣地亚哥朝圣之路不仅仅是地理上或者物理上的概念,不是说从某个起点徒步走到圣地亚哥,领到了朝圣者证书,就算大功告成。朝圣之路给朝圣者带来的是全新的体验,是一种精神上的脱胎换骨。走朝圣之路的过程,也是灵修的过程。
在西班牙语里, Camino经常被翻译成小道、道路、甚至旅途。圣经中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因此,Camino又有着更深一层的涵义。在英语里,圣地亚哥朝圣之路被简化成圣詹姆斯之路,因为耶稣的信徒圣詹姆斯的遗体安葬在圣地亚哥大教堂。按照基督教的信仰,瞻仰圣徒的灵柩,可以靠近上帝。
在欧洲,从中世纪开始,朝圣就成为一种精神和文化现象。成千上万的信徒,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到宗教圣地朝拜。到了现代,每年有数十万人,从四面八方来走朝圣之路,目的地都是西班牙西北部城市圣地亚哥。由于朝圣之路的物质和精神价值,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指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前年跟太太在西班牙自驾,在马德里西北部的高速公路上,见到朝圣之路入口的标志,怦然心动。后来看了电影《The Way》,再次勾起了兴趣。电影里一个父亲继承儿子遗愿,走完了朝圣之路。其中再现的法国之路,令人神往。电影里朝圣者经历的酸甜苦辣,让人感同身受。也许是受到了这部电影的暗示,我不但自己要去体验,也想带上继子杰森。
记得朱自清有言:“有钱难买幼时贫。”现在的孩子生活优渥,弱不禁风,最缺的是艰难困苦的磨练。所以一直想带上他找个地方吃苦。或者去农村住上一段时间,或者去一个像戈壁滩一样的地方拉练。但是他一直抗拒,也因为种种原因未果。
如果套用成年人的时髦说法,可以说杰森热爱生活。成年人需要修行才能做到活在当下,杰森轻而易举就做到了:这个人从来不担心小升初,更不在乎长大干什么;不放过任何吃喝玩乐的机会,有一次还戏谑我“玩儿的不够刻苦”;喜欢美食,一听说下馆子就两眼放光,不愿意读课文却乐意看菜单,吃喝细细品味,一丝不苟。穿着讲究,会搭配颜色。
喜欢并善于制作玩具,尤其能用纸折叠各种玩意儿。上课的时候在教室里乱扔纸飞机,扰乱课堂秩序还很得意;见人自来熟,善于聊大天,从一个话题到另一个话题,从不冷场。
知道天下大多数脑筋急转弯儿,连着三天出题不重复;调侃篡改古今诗词无数,管他是李白杜甫白居易。会编顺口溜儿,当面背后挖苦诅咒同学对答如流。满脑子十万个为什么,不问是否荒诞不羁风马牛不相及。
喜欢吃药,各种丸药汤药苦药怪味药,来者不拒。无论什么东西拿到手,先凑到鼻子底下闻闻,管他是不是俄罗斯间谍丢弃的神经毒气。
能长途跋涉,却不会走路,手脚顺拐,一溜歪斜;走路总爱低头,目光所及,仅限脚下三米,不撞南墙不回头。
性格坚强,能忍受挫折,打屁股干嚎几声,不一会儿就谈笑风生;不记仇,受到当面欺负背后举报一笑而过,对欺负过自己的同学也心无芥蒂。
性格乐观,有事儿没事都哼着小曲儿,天下人都抑郁了也轮不到他;乐感强,嗓子好,善于模仿,一首《天路》,能轻而易举拔到韩红的高度,但是很少能完整唱完任何歌曲,因为不愿意背歌词,也不想中规中矩地唱。有京剧的嗓子,但是与正规训练出国演出的机会失之交臂,就因为上课捣乱,京剧老师对他爱莫能助;酷爱足球,擅长盘球过人玩票儿,但是学校足球队不要他,也是因为纪律太差,老师怕他害群之马一条鱼腥一锅汤。
热衷玩儿电子游戏,自诩为世界级玩家,曾经把学校的iPad偷拿回家,半夜偷着玩儿;善于破译密码,破译家里的wi-fi和姥姥手机密码如入无人之境,有成为黑客的潜质;擅长和热衷围棋,无奈阿尔法狗挡住了他成为专业选手的去路。
单板滑雪第一天就能站在滑雪板上出溜,但是不愿意练习基本功,所以体验不到更高层次的快感;喜欢大海,但是不会游泳冲浪,兴趣止于海滩,扒沙子不知疲倦;跟专业教练学游泳,可惜姿势不正确,很长时间了还四肢不协调,头伸得老高像是溺水挣扎,十几次课几千元打了水漂儿。
他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顽强地跟中国的教育制度抗争。他的方式大道至简:上课不听讲。自己不听,也不让别人听。或者手指在桌上佯装弹奏钢琴,或者哼唱流行歌曲,发出各种噪音,分散同学注意力。有时候画迷宫玩儿手指头也能消耗半天时间;课后不做作业,甚至连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也不知道:既然不准备完成作业,费劲记笔记干啥;记性好,却不愿意背课文背单词。经常破坏文具,损坏可擦笔无数,却写不出一个像样的字。
他还没有树立起人生的价值观,分不清高尚与卑鄙的区别。数次偷拿家里现金,买垃圾食品,祸害自己,也不放过要好的同学;跟同学打架,以前经常下死手,还往同学脸上吐口水,把女生的脸抓破,把男生的眼镜打碎,尤其爱招惹弱小同学;偷拿班上的巧克力,管它是老师的还是集体的,被老师发现,家长写道歉信加倍赔偿;乱翻同学课桌,随便弄坏其他同学东西,美其名曰好奇心强;撒谎隐瞒成为习惯,说话不算话,答应了的事情转身就忘,因此爱承诺起誓,反正不用兑现;有时胡搅蛮缠,无理三分,自己错了也要怪罪他人。
不愿意承担责任,老师为了激励他,冒着犯众怒的风险,提拔他当了班副,结果不到一个礼拜就辞职不干,原因是受不了同学监督的压力。
不难看出,杰森是一个有灵气、有意思、聪明勇敢,追求快乐的人。他的优点和缺点都很鲜明,有许多同龄人不具备的性格和能力。他9岁就一个人坐地铁上学,除了一次睡着了坐过站,从来没有出过差错。而他的同龄人还要大人接送。他确实有很多缺点,但是他并不普通。
上面这段带有调侃的鉴定,只是我的一面之词,难免失之偏颇。我知道,为任何人画像,都很难准确,更何况是一个身体和心智还在发育的孩子。杰森的缺点,对于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子,再正常不过。如果让他给我画像,还不知道画成什么模样。随着成长,他的很多现在看似严重的缺点,也许会成为过去。而我的缺点和偏见,则是几十年形成的,根深蒂固,要改也难。
三年前,我和杰森妈妈结婚,他成了我的继子。起初他很难接受我这个继父。第一次家庭会议,他明确表示,希望妈妈嫁给一个年轻帅气的男人。有很长一段时间,他常常莫名其妙地大声疾呼:“生不如死啊!人间炼狱啊!”可见他内心有多郁闷。
在全世界范围内,后爹后妈都是可疑的身份。没有人相信,后爹后妈会把继子继女视同己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血缘关系更是压倒一切的关系。即使在例如美国这样的发达社会里,继父母的法律地位和权力也得不到充分的保护。
第一次跟家人聚会,老娘悄悄问我:“这孩子咋样啊?”还没等我开口,老娘便自问自答:“这孩子跟你在一起,错不了。”老娘哪里知道,她的话就像紧箍咒,把我给套牢了。我本来就不会当后爹,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当成了亲爹,认定了自己要对杰森的未来负责。每当他特别顽劣,每当我对他的教育失去信心的时候,就会想起老娘这句话,于是又重新鼓起勇气。
就因为他课堂纪律差,不完成作业,欺负小同学,偷拿老师和同学的东西,上学期我被老师召到学校好几次,坐在教室里陪着他写作业。他不愿意让同学们知道,他有一个年老的继父。可是谁让他一再违反纪律呢?无数次放学以后,老师把他留下来,单独辅导和督促他完成作业。难怪有时候老师也对他流露出失望和惋惜,除了苦口婆心地劝说,已经无计可施。因为他屡次违反家法四戒(不撒谎骗人;不偷拿东西;不伤害他人;不破坏财物)我和他妈妈担着违法的风险揍了他好几次。他当时保证不再重犯,第二天就故态复萌。不知道有多少次,我们对他一筹莫展。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我半夜醒来,为他的教育发愁,无法入睡。“半大小子,气死老子。”我已经被他气得好几次痛风发作。
他很快就要面对小升初了。我担心,如果像他这样下去,很可能会进入朝阳区最差的中学,跟一些品行差的孩子在一起,终日沉溺于吃零食打游戏,过早谈情说爱,甚至抵不住诱惑,堕落到吸毒犯罪。再有一两年,他也许就进入青春期了。到那时候他开始叛逆,我们对他的影响会更加有限。如果他奸懒馋滑成性加上叛逆,这孩子岂不废了?
这就是我要带上他去西班牙走朝圣之路的背景。起初,我并没有抱太大期望,没有指望一次徒步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修行和成长,教育和自我教育,是一个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杰森一听说暑假要去西班牙徒步,先问飞机上有没有小电视。他从来坐飞机最喜欢的是座位前面的小电视,既能看电影,也能玩儿电子游戏。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他眼睛里只有那十几个小时的娱乐。对于几十天长途跋涉七八百公里的辛苦,他想不到,也不在乎。我推荐他看《The Way》,他好像找不到感觉,没有坚持看到结尾。临近出发日期了,他好像才反应过来,于是才有了开头的一问。
国内知道西班牙朝圣之路的人不多,走过的人就更少。网上查不到有价值的资讯。我从亚马逊购买了一些英文游记,也浏览了大量的英文资料。虽然获得了一些教科书式的答案,但是对朝圣之路的认识,是在走上朝圣之路以后不断深化的。走过才知道,圣地亚哥朝圣之路如此博大精深。即使在到达终点圣地亚哥之后,也不敢说穷尽了所有的答案。
七八月份是西班牙的盛夏,天气炎热。相比于法国之路,靠近海岸线的北方之路对我更有吸引力。这条路的起点是西班牙东北部的小城依润。也有很多人从第二站圣塞瓦斯蒂安出发,到圣地亚哥总共有800多公里。要想在暑假的30多天走完北方之路,平均每天要走20到30公里。夏日炎炎,每天走这么远的路,无异于自讨苦吃。资料上说,有的朝圣者因为伤病,或者因为枯燥难耐,走到半路就退出了。西班牙媒体也不时有朝圣者遇难的报道。
我担心的是髋关节支撑不下来。去年在北医三院拍了片子,显示盂唇撕裂、髋关节组织炎症。有时候连散步都难。骨科医生建议,要减少髋关节负荷,少走远路,尤其要避免登山滑雪。如果严格遵循医嘱,生活会少了很多乐趣。既然关节可以置换,就不用担心磨损而改变生活方式。虽然置换关节的手术视频,看得心惊肉跳,我还是相信,如果能把朝圣之路走下来,关节换成人工的也值。有个同学在日本,15年以前就做了髋关节手术置换,她说跟原装的关节没有什么两样。
为了确保能走远路,提前几个月加大了运动量,尤其是负重疾走。虽然关节也疼痛,还是能走将近20公里。至于杰森能不能走下来,我并无把握,毕竟他从来没有长时间连续走远路。路上会发生什么情况,也无法预见。他虽然爱踢足球,但是能不能走远路,能不能耐得住单调和寂寞,他自己也不知道。不过也没什么可担忧的,只要人在,其他都无所谓。最坏的结果是我们中途退出,我带他在西班牙参观名胜古迹,也不算无功而返。
我们7月18日凌晨从北京出发,8月29日回到北京,其间总共用了35天时间,走完了圣地亚哥朝圣之路的北方之路,全程将近800公里。一路上,我拍了10,000多张照片,1,000多个视频,也用文字和语音记录了我们的观感。
我们这一路,就像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有时候忍饥挨饿,很多时候带着伤痛走路,有时候走错路,也遇到过危险。我们见到无数动物,也结识了不少朋友。在一个自然环境与人文文化完全不同的世界里,杰森和我大开眼界,每天都受到心灵的冲击。最宝贵的是,我们在四十多天里长时间独处,比平时有更多的机会交流,加深了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每天一篇的游记,记录了我们父子的艰难困苦和喜怒哀乐,也看得出杰森的成长变化。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